精帖  吕梦瑶彩妆开发之底妆产品(下)

By maoxiaobing

2018-09-25 22:33:37

浏览量8539

已赞0

吕梦瑶彩妆开发之底妆产品(下)


讲解人:吕梦瑶 环亚彩妆开发总监(开发+研发)

 微信端点击进入 HUFU.CLUB@千聊 


吕梦瑶彩妆开发课堂:

1、彩妆趋势和“新技术”

2、卸妆类产品

3、底妆类产品 )(下)

4、唇部产品

5、眉眼类产品

6、工具、香品类产品

7、男士彩妆

8、彩妆类护肤品

9、爆品思维

10、彩妆评价和消费心理

本次为第三课:底妆类产品 (下)


Image


开发者篇这个部分,首先我要讲一下我们底妆的产品线布局。底妆的产品线布局与品牌定位不一样。我们就把它分为护肤彩妆、大众彩妆和专业彩妆来讲。基本上其实它是两个类别,那护肤彩妆是一类;大众彩妆和专业彩妆其实只是一类!简单的理解,专业彩妆只是在色号和品类上面存在差异。


Image


那么我先来看一下护肤彩妆。一般我们在底妆上的布局诉求是什么样的呢?大家会看到,图中有一个100%和一个5~6的两组数字。如果有小伙伴听过我讲过护肤彩妆“智护简妆”这四个概念的话,应该对这图中的四个字和右边图上的两组数字不陌生。智、护、简、妆其实是就是针对于护肤彩妆来说的,因为基本上护肤类的彩妆的诉求是类别的简而精。


特别是底妆在护肤类的延伸,它其实是作为护肤的最后一步。它在护肤类的产品中是作为附加值来进行销售的。所以,在设计护肤类底妆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设定一个100%的销售率,也就是说品类之间和色号之间都不相冲突。那整体种类的SKU数,在5~6个就足够了。


,即智慧化。我们事先把程序设定好,然后把程序告诉我们护肤彩妆消费者,告诉她们护肤的步骤以及底妆的步骤;

,即以护理为特点;

,即简化为5到6个SKU,体现出简约的风格;

,即护肤的最后一步,达到一个修颜整体的作用即可。


我们以5个SKU为例,基本上一个护肤的底妆思路:妆前乳,遮盖为主的BB霜、隔离防护功能的cc霜,两个就是气垫霜,最常规的就是象牙色和自然色。


因此,我们的护肤程序如下:

第一,使用妆前乳;

第二,使用cc霜(隔离防护作用);

第三,使用BB霜(整脸修颜、遮瑕的作用);

第四,使用气垫。象牙色可以作为修饰造型轮廓——T字区和脸颊,以及提亮使用;自然色既可作为全脸基调颜色,也可以是肤色比较白的人作为修容阴影的部分使用。


Image


那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我们的重中之重的底妆布局。其实它就是几个诉求、几个简单的单品,那作为重点的大众彩妆和专业彩妆,在底妆的产品线布局上是怎么来做的?


我这里有一个工具类的框架,大家是可以参考的,特别是最开始做产品开发的小朋友们,基本上大家会看到底妆产品线布局,即大众彩妆和专业彩妆的这个模板上,基本上把我们整体个类别的诉求都放在里面。


那在类别的分类上,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是妆前底妆,然后是修颜底妆,再下面是遮瑕底妆,再定妆底妆,那最后的是复色造型底妆。这其实也就是契合了我们最开始说底妆分类时所包含的五个类别,这五个类别都属于底妆类的范畴。


那妆前的底妆在品类上来分,基本上它就是分为妆前乳和妆前隔离。妆前乳在功能上详细的分类大概有三个主要的诉求:(1)保湿;(2)提亮;(3)修纹。妆前隔离具有隔离防护的作用。所有带有防晒隔离功能的产品,可以做成妆前隔离的产品。


接下来是修颜底妆。


修颜底妆,包括常规的粉底液、气垫bb霜、气垫cc霜。我们全脸使用的产品都算在我们的修颜底妆上面。在功能上面的话,因为我们各自按照各自品牌诉求的不一样,或者是说大众彩妆和专业彩妆的目的性不一样,可能会做延伸。我举个例子来讲:作为大众彩妆——粉底液,至少在第一次品牌新上市的时候只有一种类型,那气垫有一种类型、bb霜、cc霜各有一种类型。但作为专业彩妆它可能单一在粉底液上面就有好几种类型。如前面所述的精华油的粉底液,即液体散粉,它还可能分果冻型的粉底、油包水类的粉底液和水包油类的粉笔;气垫也可分为常规的海绵浸润的气垫、如玛丽黛佳的蘑菇头的气垫,以及各种纤维网制的气垫产品。而且作为专业彩妆的范畴,有时会出现一些专业彩妆的品牌,它们的产品不包括bb霜、cc霜这种字母霜(由于字母霜的诉求是一个大而全的概念)。那作为专业的彩妆,因为它的各种剂型都在粉底液里面囊括了,所以更多的时候是把它整体归结到粉底液的范畴里面来。


第三部分,遮瑕类的底妆。


遮瑕类的底妆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作为我们整体遮瑕功能使用的遮瑕膏或者遮瑕霜,即在研发者篇讲到的SEC和POC都属于遮瑕膏或者这下霜的范畴。另外一个是我们作为局部遮瑕使用的,包括我们的遮瑕棒遮瑕笔和遮瑕盘。它们的诉求是针对不同的局部。如黑眼圈、泪沟纹、眼沟纹等的色素沉着,从而进行局部遮瑕这么一个功能的这类产品。


第四个部分,定妆类底妆。


定妆类底妆,包含的是常规的粉饼、蜜粉、散粉、定妆喷雾。像粉饼这一类的话,在工艺和外观形式上,其实它是有很多种类:平面铝盘压粉、按照眼影湿法做倒灌粉饼、在外观形式上做立体图案、在颜色上面做渐变层或者是几色拼接的这种粉饼形式。蜜粉、散粉的话通常除了在定妆类的类别之外,我们还会细分:作为提亮诉求、作为透明粉诉求、作为补妆诉求、作为附加粉嫩色的诉求。对于吸油率的考量,比如说定妆里面的定妆喷雾,它在剂型上与底妆类配方或是彩妆类的配方不太相关,但它属于定妆类产品,所以我们也把它归为定妆类的底妆。


第五个部分,复色造型底妆。


它分为基本上是两个部分,一是作为立体轮廓功能诉求。如:修容盘、修容粉和修容棒,它们可能包括高光、阴影的这部分产品。二类是作为加妆诉求的腮红类的产品。


那这五大类别基本上就包含了我们在做一个品牌的大众彩妆或者是专业彩妆。它的主要类别和品类划分、基本的类别和品类划分等,更多的诉求就是在上面做延伸。


功能上面的话基本上我们讲的是类别的主要功能,后面会根据品牌不同的要求,还会进行细化的类别的功能描述。那除了开发我们要有类别品类和功能上的划分,另外我们作为开发人员,其实是承接了整个产品从前端到后端的整个开发的过程。


在价格成本上面,我们关注工具框架上面包含的内容。功能后面我们就紧跟这是个类别的SKU数目。那整体加和就是我们整体底妆的SKU数目。


系列名称就关联到上述的五部分底妆,我们在系列上面吸引顾客的名称诉求在什么地方?只有各部分有了系列名称,才会延伸到各单品的单品名,单品名后面延伸到各类产品的色调,色调上从肤色的色调上来划分,基本上肤色的色调是按照三个主要的类别划分:一个是暖色调(偏黄调),再一个是中性色调(中性色调趋于暖色调和冷色调之间),那第三个是冷色调(即粉调)。具体从颜色上来形容的话,暖色调是偏黄偏深的颜色,冷色调基本上是偏浅、偏粉的颜色,中性色调是粉色调和黄色调趋于一个中间平衡的状态。


打个比方,我们要开发一款粉底液,在这个粉底液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基本上我们最开始会开发三个颜色,那定位在于暖色调和冷色调。如果我们在后期的开发中要把这个SKU数来进行发散的话,基本上就是均匀的暖色调延伸出来的暖色调A、暖色调B;那中性的色调再延伸到中性的A、中性的B冷色调;同样的延伸到冷色调的A、冷色调的B。


大家可以去观察像MAC、BOBBI BROWN这种粉底液,他们在同一体系不同色调的粉底液上具有相当多的产品,它们也是按照这个类别去划分的。


因此,在确定了基本的色调以后,我们还要注意修颜底妆、遮瑕底妆和定妆类的底妆在色调的设定上要保持基本的一致。简单的讲,比如讲修颜类的底妆、粉底液的产品定的是暖色调、中性色调和冷色调。那同样的在我们的气垫粉底液也需要开发相应的暖色调、中性色调和冷色调。这样的话我们一系列的底妆类的产品才会有相应的色调进行叠加。而同时的话我们又可以在一层底妆上面选择偏生、偏暖的暖色调,而在二层底妆上我们选择中性色调,进行调整、提亮肤色,那在第三层的妆容上我们选择冷色调(偏白、偏粉的色调),从而避免肤色相差特别大,出现一种惨白不自然的妆感。


那接下来,我们要确定每个产品的规格。除了常规的产品规格范畴,我们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的使用产品消耗率。我们要做一个合理的搭配范畴,一般来说1+1或者1+2都是比较合理的搭配范围,避免出现1+4以上的,甚至出现1+5或者1+6的这种现象。所以一旦这种现象出现的话,消费者就会很自然地考虑到你这一套底妆产品的性价比。


规格确认好以后,我们就要进入到我们各个单品的产品卖点的梳理阶段。我们产品卖点包括我们本身配方的科技卖点,也包括我们的品牌故事,也包括我们产品在使用功能上特点的卖点。同时我们依靠集团平台的品牌的影响力,也算在我们的产品卖点之一。


产品卖点确认后,进入到包材的这个部分。我们是选择公膜或者是私膜的包材,这决定了我们产品的成本和我们产品整个在市场上的定位。包材开发这个部分,包括了整个品牌故事、包材相关的设计、包材的配色、包材的质感、各个零件的搭配,公膜/私膜的优化。


接下来是内容物的成本,这个相当于配方的部分。我们整个配方成本,还合算到单品类的、单个规格的、单个克重的成本,在这个表里面也要做到。而内容物成本后面就跟着包材成本,人工成本、以及三块成本的汇合,即基本的合计成本。从这个合计成本上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大概我们这个产品在抛开我们前期设计的费用之外,实体成本大概是多少?确认了基本合计成本后,根据基本的合计成本,来比对品牌定位和产品定位所涉的零售价的区间,那么就有了一个大概毛利率的范围。这个是我们在开发初期就要做到心中有数的。


最后的话是我们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内料的生产方式、罐装方式和包装方式。因为作为品牌公司,他各个生产的生产能力和设备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这个里面我们就要细分,比如说哪一些是全部自产自灌装?然后哪一些是自包装出入库出库的?哪一类是资产?委外灌装包装入库出库情况。还有第三种就是哪一种是资产外发罐装、包装、入库、出库的。这三种不同的形式可能在正常的开发时候,会涉及的流程和管控的环节,包括我们的质量控制的方式差异。


最后备注这个部分,我们是要注意废品率的预估,废品率的预估。比如讲定妆类底妆粉饼这个部分。如果我们选择花型复杂、高低差值越大的这种外观形式的粉饼,那我们的废品率就越高,所以我们要根据产品的形式做一个废品率的预估。另外,个别的产品由于生产的周期比较长,以粉饼为例,如果我们选择两色渐变层的粉饼的话,因为它的产能是比较低的,所以如果我们选择这类的产品,就要注意在项目管理的时候,这一类的产品的生产周期和入库时间需要比较长。另外,包材相容性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这里面我还是举一个例子,我们以粉底液为例。一般来说我们都会避免让市场部来选择,所以选择透明容器作为粉底液的包装。因为不管你是玻璃瓶还是塑料瓶的话,因为粉体本身具有金属离子,在我们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吸附的作用,所以透明包材的内壁会出现色条。虽然这不是质量问题,但由于在外观难看,难免引起消费者的逆反心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作为研发和开发人员,在前端就要有这个预判。


在包材的选择上面,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一类别的包材是必然不能选择的。我再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要做一款类似阿玛尼的那种精油粉底液的话,那我们在选择做这种滴管粉底液的时候,就一定要关注我们滴管上的胶头是否具有耐油的隔垫。一开始就要想到这一类的产品需要选择耐油的材质,否则开发的时候出现问题,项目必将延期。那另外一种更糟的状况就是说在测试的时候没有发现,最后产品到了市场上的时候出现大面积的质量问题。


所以最后我们需要考量的供应链、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的整体的附表。整体的附表它其实包含一个很大的范围:从原料开始,然后到工厂的排产时间,到测试时间,到配方时间,然后到成品时间,入库时间,到市场的铺货周期,最后到第一个月/第一个季度/第二个季度/一年的铺货量预估,再到哪一类的产品作为主推的产品,哪一类的产品作为附加值的产品。那么我们会再倒推回供应链这个部分,及早做一些准备,避免出现:一、错误的预估市场反馈,造成我们库存的大量积压;二、错误的低估了市场反馈,造成了产品的大面积断货。


综合而言,其实这就是产品开发人员的一个工具、表格,那所有备注里我讲的是产品开发人员在产品开发的具体流程中需要考虑的各个部分。我们在产品开发初期,这个表格里面所有的内容你都要考虑清楚。在备注这个部分是涉及到我们实际开发的时候,你要设你的项目管理周期。比如讲你这一套底妆类的产品,你的上市周期到底是6个月、8个月、12个月甚至18个月?那你在整个的项目管理的布局上面的考量都是不一样的。那倒推回来,你选择的包材到底是公膜/私膜,或者在配方中选择新配方还是成熟配方,这个是都有要求的。包括在原料的选择上面,那前面也要考虑到在筛选上一些常规可得的原料,还是说你会有一些特殊原料的要求,但是周期会比较久。 


Image


那么讲完了布局工具后,我们接下来讲色调、色号。那我只是简单的讲说,我们要从最基本的暖色调、中性色调和冷色调来区分。那我们在具体开发的时候,如何开发底妆类产品呢?


其实这就涉及到底妆类产品开发的终极的核心问题:肤色问题。


那我们解决我们终极核心问题的话,我们给大家一个理论:色解码理论(即FA理论),也就是Face ID——面部肤色的解码理论。现在,我们都是人工智能社会,那这个理论的构想是我们现在用的很多电子产品,像我们最新的iPhone X,他用的就是一个面部解锁理论。那如果我们的底妆开发能够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也就是说解锁对面部肤色的难点和疑惑的话,那才是真正解决了消费者的肤色难点问题。


肤色解码理论,首先我们要帮助消费者正确的认识她的肤色状况,定义它为到底是偏深的肤色还是中性肤色,还是冷色调的肤色。那我们帮助消费者先定义他们的肤色状况,再帮消费者解决他们想要达到的肤色状况。这个里面我们就涉及到有一个工具——皮肤色票。


这个工具我用了应该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基本上它涵盖了我们各种类型的肤色。很小的一个东西,类似于迷你版的潘通色卡,但基本上上面都是我们肤色相关的。


那回到我们刚才说的,首先我们要帮消费者解锁他现在肤色的状况,那我们根据他肤色的状况,选择和他最接近的底妆类的产品。


这一层底妆类的产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是用来做底基类的产品的,为他做到均匀肤色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消费者的肤色打成一张白纸,准确的说应该是打造的这一张消费者本有的肤色纸。虽然他的肤色没有改变,但是我们改变的是它的什么?是它整体肤色的均匀度。


均匀度对于肤色来讲是一个很很重要的部分。这也就一些肤色偏深的人只要肤色的均匀度够,他们整个脸看上去是透亮健康的,相反一些人面部的肤色是偏白的,由于肤色不均以及色斑沉着的问题,你会觉得他脸上看起来比较脏,没有气色,瑕疵特别多,这种情况的话还不如深肤色的人。具有一个深肤色均匀肤色的人,看起来气色更和谐。


我们先用消费者本身的肤色类型来定位基本的底妆。我们定位好基本的底妆后,可以通过色号逐渐叠加的层次,来达到消费者想要的肤色状况。大家看,我们肤色解码理论的这张图,最左边是我前面讲的,如果我们肤色不均,反差较大的画像,一边是白色,一边是黑色,其实反而看起来整个脸是没有气色和不协调的。


我们再看中间这张图,中间这张图就是我们讲就是我在讲的肤色解码理论,我们是逐层达到消费者想要的肤色状态。左上角我们假定的是消费者本身的肤色(最深、最暗沉的)。那接下来右下角的图,我们用了暖色调(偏黄稍偏白)的色号,达到了一个比一号肤色稍微变浅的肤色。可观察到肤色的递进。到左下角,我们通过第一层的自然肤色底妆,到右下角第二层的暖色调(偏黄)底妆,再到我们左侧左边的冷色调(偏白)底妆。肤色已经跃层了将近两个色号了,而且我们因为用了冷色调的偏粉色调,我们的皮肤不光是在色号上偏白,而且我们在气色上也上升了一个维度。那接下来右上角,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最终想要的的一个皮肤状态白透亮,那右上角色调就等于在3号色的基础上叠加了相对更白偏暖的黄色调,达到了一个最终我们想要的自然肤色的一个要求。如果我们对肤色上面的提升有进一步的要求,我们可以继续按照这个要求继续做提升。


总结下来,叠加顺序就是基本肤色打底→均匀肤色→叠加暖色调一号色→叠加冷色调2号色→叠加暖色调3号色。(如果我们有继续的要求,可以不停的交替往下叠加,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一个皮肤状况)。这是在基础上做了一个冷暖渐增的提亮色调交替,搭配到我们最终需要的肤色解码的诉求。


其实专业的化妆师在打底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去进行的。只是因为专业的化妆师不懂配方,他也不知道每一个配方里面各类遮盖性的色粉、铁黄铁红铁黑的含量,所以他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原理。那作为研发人员的话,我是站在实用上面的呈现效果倒推回来,我们配方开发在倒推过来,在使用的妆感上面摸索出来的这一个理论,大家就会觉得这个脉络非常的清晰了。这样我们就解决了解锁底妆开发的终极核心问题(Face ID)。


Image


然后完成了我们前面的产品线的工具,那我们现在回到一个产品品牌的Mobius strip可裂变理论。


为什么要把这个理论放在这个里面讲呢?因为这个理论它不光是对于我们护肤、彩妆的类别,而且它对整体的品牌和产品也是一个考量和参考的理论。


因为每个产品都不能脱离整个品牌存在的,而且整个品牌也脱离不了消费者而存在,所以与其单独讲这个理论,不如把他们每一个都安插在我们各个类别里面来讲一下。


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张图。先来看一下我们从右边上方的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讲的是,一个品牌从零开始,我们要先确认一个品牌的消费三元次的法则。品牌确立以后,我们要就要追踪品牌服务的消费者类型,然后是消费者消费我们产品的法则:一个是消费者的年龄层次、消费层次和消费者的自我认知的层次。


其中,年龄层次和消费层次都比较好理解,那自我认知层次是什么层次呢?自我认知层次不同于消费者的实际消费层次。我讲过一句话:“好多消费者的实际的消费层次远低于他自我认知的层次”。


消费者其实都是期望更高的消费层次的,但消费行为的最后实施决定于品牌和产品是否打动到消费者消费层次的认知。


举个例子,其实每个女性消费者都很可能成为SKⅡ的消费者。那为什么有些消费能够不顾成本的成为了SKⅡ的忠实消费者呢?这是因为这个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消费者的自我认知层次。即该品牌找到了钥匙,打开了消费者自我认知的这扇门。


那为什么我们会把消费分成了消费层次和自我认知层次?品牌针对的消费者、年龄层次、消费层次和消费的自我认知层次决定了我们的产品定位。即打开了各种层次消费的钥匙,那找到了这把钥匙以后,我们就要顺着箭头进入到了品牌教育。


特别是作为新品牌,一定要给消费者和品牌的从业人员进行根深蒂固的品牌教育,这是为了巩固产品定位和消费层次。在完成品牌教育后,我们需要巩固现有的品牌产品定位。然后对于产品销售价格范围,我们在初级定位产品价格是在百元左右,比如说100到200元的区间。


随着品牌的发展,品牌的零售价、品牌的档次和层面也相应的提升。然后到了品牌教育巩固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能力的提升,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消费能力的引导;二是对消费目的的引导;三是对产品品牌忠诚度的教育。


完成了品牌教育后,进入到消费能力的提升,那也就达到了我们品牌形象的提升。品牌形象提升后,回到品牌建设,重新对品牌做外层加固件设计,继续进入到消费者三元次层次法则,产品定位,继续进行产品教育,接着提高整个的消费能力,再进入品牌的形象。


这样的话我们的产品品牌和整个消费层面就在这一个闭环里面达到了一个融合。因为在通常以往的状况下,我们会发现产品是一个实物,品牌建设是一个感觉。另外,第三方面:消费能力。这三个部分原来就像在三个不同的空间,我们很难把它们联系起来。但不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话,我们就找不到品牌。提升的一个闭环的路径,根据品牌建设的消费法则、产品定位、品牌教育、消费提升、品牌提升、品牌建设的一个闭环。


这类似于一个立体空间的莫比斯环(莫比斯环是一个空间立体的环,它是可以永远走下去,不会有断层的这么一个闭环)。接地气的讲就是我们就知道该到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做第一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的第二步、第三步再做什么事情。


Image

Image


现在我们就快马加鞭的进行到我们的消费者篇。消费者篇,基本上讲的是一些消费者对各类产品的谜思。经常有人问我的有一些底妆类类的问题,让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以示正听。


第一个问题:“你会选择底妆类的产品吗?”


我特别想知道大家选择底妆类产品的依据是什么,是看广告不看疗效?我身边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听说某某某人觉得这个底妆特别好用”,或者是“广告上说某某某底妆特别好用”,或者被广告上或者是旁边美妆博主的一些所谓清肤、养肤的概念,或者是”护肤型的、不用卸妆”之类的概念所吸引。


其实我建议大家,在选底妆类产品之前,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找到自己对脸满意之处。特别是肤色这个部分,找到你对自己肤色或者是瑕疵不满意之处。


思考:你觉得你需要借由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改善你现在的情况?简单的来讲,如果你是干性肌肤,色斑相对来说比较明显,又没有什么痘痘肌的话,那就避免去选择类似这种滋润性特别差的水粉底类的产品。


思考:你需要的是什么?思路:反正你也是干燥机,那强滋润强遮盖色斑的产品,你就大胆放心的使用。我们先不管肤感上面的负担,先关注妆效对你的改变!那如果你是油性肌肤且为痘痘肌,那千万就不要选择太油腻、厚重的bb霜或者是遮瑕膏。不然你会出现脸部油脱妆,然后冒痘,整个脸因为出油的关系深浅不均,可能肤色会看起来更加暗淡。问题:那你需要的是什么?你需要的是轻薄类的粉底液,用多次上妆的方式达到你遮盖的要求。另外,一定要用控油好的蜜粉,还要用定妆喷雾,千万不要太相信产品宣称的12小时和24小时持妆,尽量保持四个小补妆习惯。


第二个问题:“色号迷思?太白或者太黑怎么选择?”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照照镜子看一下脸,先确定一下。自己的整体大范围的肤色是偏黄偏深,还是偏红偏白的色系。确定了你肤色的整体趋向之后,根据肤色解码理论,先选择和你肤色基本上一致的底妆,再根据相反类色调,明暗度提高一号的底妆,逐层的叠加,才能达到你想要的这种状况。千万不要妄想一步到位。如果你本身是比较暗沉的肤色,如果你选择跃层上妆:用一个特别白的色号是底妆是很白,但是遮盖在本身底色,黑太多的脸上那呈现出来的就是灰白色,有点惨不忍睹了。 


第三个问题:“不用妆前乳,你600块的粉底液都白用了?”


我跟很多人都强调过妆前乳的重要性:“不化妆,你要涂妆前乳;化妆,你一定要涂妆前乳”。很多美妆博主大放厥词说:“妆前乳是商家做了一个附加的产品卖给你的,没有任何作用,一定不要用妆前乳”。


技术人员绝对不会说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要想我们的妆前乳前面是什么产品?我们的妆前乳,前面是护肤产品,护肤产品无外乎水乳霜精华,那除去一些特别高端的抗衰老的产品,同样用的是油包水的质地,基本上护肤产品都是用的一个水包油质地的。也就是说,在妆前乳之前,我们的脸产品的最外向还是水相。


如果我们直接用上我们的粉体相,在油外相的这类粉底液会出现什么情况?往往有很多消费者就会觉得是底妆不好用、粉底液不好用、bb霜不好用、气垫不好用、蜜粉不好用。


实际上是底妆的问题吗?不是的,这是你没有用妆前乳的问题,只是你把顺序用错了。那妆前乳的作用是什么?妆前乳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如何选择妆前乳呢?答案:一定不要选择有遮盖效果的妆前乳。所谓类素颜霜型的妆前乳含油遮盖型钛白粉,千万不要选择,因为没有达到妆前乳的基本诉求。妆前乳的诉求就是要把一个轻薄的油包水质地隔离在你的护肤后面以及隔离在有遮盖型的底妆中间,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你是干性肌肤,就选择保湿性的妆前乳!如果你是暗沉的肌肤,就选择提亮、无遮盖的妆前乳!如果你有很多的细纹、毛孔粗大的问题,那就选择哑光修饰细纹和毛孔填充类的妆前乳,这样的话才不会浪费你600块钱的粉底液。


第四个问题:“底妆之前这个事情你一定要做吗?”


好多人用完底妆后,其实是他整体妆容在时间久了以后都会出现脱妆、掉皮、脸上开裂的问题。这是底妆的问题吗?也许吧,但我觉得其责任不是最重大的。谁是罪魁祸首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就问你:“你有没有敷面膜?有没有做强效保湿?有没有做水乳平衡?”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个三个部分的话,那就不要怪你的底妆了。这是你前面的地基没打好。如果你又没有用妆前乳,那你妆容肯定垮了,最多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妆前一定要做好保湿,特别是你要化浓妆时,一定要敷保湿面膜,而且如果你是干性肌肤,在面膜之前先使用安瓶,或者涂一层乳液,快速地将肌肤调整到一个水润柔软的状态!大家可以按我说的去尝试一下。一种是按照你们原来的方式去上妆,另外一种是按照我的方式,早上你们去上个妆面膜,敷的时间不用太长,10到15分钟就可以了。你会发现你的妆容的水润感,贴肤性和持妆度会增加两倍都不止。


第五个问题:“你定妆了吗?你会定妆吗?”


在解答之前,我问一下:有多少人化完妆会做定妆程序?你们化妆的顺序是什么样的?定妆在什么后面?


答案:基本上修颜类的底妆用完以后就需要进行定妆程序。定妆时我们会用到粉饼、蜜粉,它们其实是起到帮助吸油的作用。最完整的妆容应该是:修颜类的底妆,然后定妆粉之类的定妆,最后到达水分的定妆喷雾,这样才达到一个完整的定妆过程。


有没有人可以讲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讲,首先我们修颜类的底妆实质上是油相处于外相,在一层一层上妆后,你会发现整个面部油分其实是处于过饱和状态。


那油分在过饱和的状态下会有什么问题?一个是妆容看上去其实是泛油光的;另外,在一个过饱和的状况下,油和粉很容易变成一个游离的状态,它们对持妆效果是有不利影响的。如果你脸稍微碰到什么东西,你就会发现你的粉底就开始掉落。所以,我们就需要散粉、蜜粉、粉饼来吸收面部过饱和的油脂。当用完定妆的蜜粉和散粉以后,我们会发现面部不会再出现掉粉底液的情况了。


那很多人选择到这一步就结束定妆程序。但我们发现持妆能力还是会稍弱。如果想提高持妆度,我们就需要用到定妆喷雾了。为什么要用到我们的定妆喷雾?这是因为蜜粉、散粉、粉饼在脸上处于单独粉的颗粒,他们之间是没有连接性的,因此需要用到定妆喷雾作为连接载体。


我们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小朋友在我们脸上,定妆喷雾就像让我们的小朋友在我们的脸上手拉手一样。这样的话我们面部的妆容既有体现粉质感的哑光质地,在缝隙处又能形成定妆喷雾水分的光感交叉,从而营造出一个瓷肌的妆容。通常妆容会出现太过油亮,或者太过暗沉,不反光都是不好的状况,那最好的状态是什么?答案:最好的状态是像瓷器一样,有一点光泽,而非油光锃亮的感觉,是最完美的一个肌肤状态。我们的修颜底妆再加上定妆,其实就是要造成这样的一个肌肤的效果。


第六个问题:“爱脱妆?听我的就不再烦恼!”


脱妆是个什么概念?脱妆是妆掉了吗?其实不是的。脱妆是因为我们面部局部的出油产生的,在出油部分的粉体被本身分泌的油脂浸润了以后,在这个局部位置出现色差。即视觉效果上觉得像是妆掉了一样,所以我们才会跟他叫脱妆。


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怎么样?我们需要再重新化妆吗?不是的。我们需要定时、定量地补妆,根据我们本身的肌肤状态,干性肌肤需要按时、按量的用定妆喷雾按照周期性的进行补水。


对于油性肌肤,你需要用吸油类的粉饼进行补妆。这里补的粉与定妆的粉是有差别的。在选择定妆粉的时候,我们对其诉求为:轻微遮盖和提亮效果。但是因为在补妆的时候,其实我们只对局部出油部分进行补妆,如果我们仍然选择相同的定妆粉,它的遮盖能力会导致脸上依然残留色差。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选择本身是透明粉质地的粉体(只吸油不显色)的来补妆。这既是所谓的产品的术业有专攻,它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补妆粉。


第七个问题:“好用的工具,事半功倍!”


在底妆使用过程中,工具的使用会对妆效成型的影响巨大。在化底妆的时候一定要会使用工具,特别是粉底刷。用什么样质地的粉底就要配什么样的粉底刷。


相对来说,如果轻薄一类的粉底会选择刷毛稍微比较长的粉底刷,同时整个刷毛的厚度要比较轻薄,便于刷开。那我们在使用底妆后,通常选择短毛面来进行上妆程序。


好多人抱怨说:“在上妆的时候,用粉底刷来来回回的刷,会有一条一条的印子在脸上。这该怎么办?”我告诉大家两个小技巧,一个如果你时间够用的话,在刷完一层底妆以后,静置大概五分钟左右,让脸上粉底液的油分挥发掉一个部分,再用粉底刷保持力道从深到浅开始刷,隔五分钟以后你的力道减半。你会发现妆面会更均匀。如果这个时候还是刷不开怎么办?答案:再过五分钟后用更轻的力度来刷脸上粉底,切记一定要有脸部的粉刷的顺序:从下到上,从里往外。


那如果时间很赶的时候怎么办呢?答案:先用粉底刷均匀地将粉底刷到脸上(有刷毛的痕迹,不要紧),然后用到粉扑强力拍打式的按压,你会发现底妆很快就铺展开了。


第八个问题:“底妆顺序到底是什么?”


经常有人问我,局部遮瑕是放在粉底液的前面还是后面?下面让我这个彩妆工程师来告诉大家基本的化妆顺序。我们针对大家喜欢的轻松、简便的方式来讲述完妆容的顺序!


(1)如果有防晒隔离需求的话,我们先使用防晒隔离乳。防晒隔离乳包括:有防晒指数的隔离作用的、具有绿光隔离、紫光隔离、粉色隔离的。


(2)使用妆前乳;


(3)修颜底妆。根据肤色解码理论和从薄到厚的理论逐层上妆;


(4)定妆部分。定妆包括定妆的粉饼、蜜粉、定妆喷雾;


(5)负责肤色造型的底妆,包括修容、阴影、高光部分(T字区、下巴、脸颊);


(6)颊妆—腮红部分。


这个时候肯定就会有人问:遮瑕的底妆跑到哪里去?其实没有完严格意义上的前后之分,如果你对自己的妆容有一定的要求的话,我的建议是在修颜底妆前面做二次遮瑕,即局部遮瑕。修颜底妆完成了以后,再进行二次遮瑕(加强的局部遮瑕),如果你对整体遮瑕有更高诉求的话,再进入整体遮瑕。那后面是定妆,再加上肤色造型的底妆。其实很简单,我总觉得很多人都会把化妆想得太复杂。化妆,我觉得不是特别简单,但是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只要按照步骤去做,在理论的支撑下,按照颜色的叠加去上妆,大家都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大家对妆容上有问题的话可以问我,我一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Image

Image


最后一章,潮流趋势的分析及预测。


在这一篇章里,我列了一些知名一线品牌在秋冬季节上市的几类主打新品。大家会看到基本上分了三个类别:粉底类、气垫类和粉饼类。


其实从分类的趋势上,大家就可以看到,秋冬上新的新品上面没有出现bb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从今年年初开始,彩妆底妆类的销售整体的趋势分析报告上,我们可以看到bb霜的销量在下降,而粉底液的体量是在上升。


所以,秋冬季节的粉底液出现的新类别是最多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我们整体市场的消费开始趋向于专业化,消费者的成熟度越发增强,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由BB霜来解决所有的脸部问题,他们希望拥有细化分类的粉底液产品来满足妆容的诉求。


那我们在开发时需要重点地分析传统产品,把眼光放回大概五年前日本或者欧美的粉底液产品,我觉得国内的消费者追赶诉求变化挺快的。


我们看一下粉底的几个产品。


第一个,气垫BB粉底液。这类似于去年雅诗兰黛出了一个叫biu biu粉的产品,其包装形式是一样的。实际上它是把粉底液的剂型考量在不同的包装里,配合不同的粉扑工具。它实质上是一个包装类型的吸金类的产品,在实际使用上的突出的意义不大。由于这个品牌主打少女系列,所以他只要关注美美的包装即可。


第二个,保湿光透粉底。它在整体上是往护肤趋向方面考量的一个底妆类的产品。清、透、薄,多次上妆后,细腻感和高级感会更强。


第三个,Dior的这个小奶瓶粉底液。在秋冬季节它会增加很多新的色号。照此发展,它的色号会像BOBBI BROWN一样多。这个地方我发表一下个人的言论:我对Dior的奶瓶造型不太感冒,这种可爱的、胖胖的化妆品包材,显得有点笨重,没有很强的高级感,另外它的logo特别大。对于迪奥的小奶瓶的粉底液,它在遮盖和肤感上面趋向于一个比较中间的状态。遮盖力和亲肤性比左边宝石光透粉底也要强一些,而且它能保证有较好的铺展性和滋润度的。


第四个,美白防晒粉底液。它宣称是美白防晒遮盖三合一的概念。现在的粉底液类的底妆基本上有三个诉求:一是做到美白防晒,SPF值的概念能够做进去,那它的附加值其实就是美白;二是以持妆和遮盖为诉求。三是以保湿轻薄透清肤为诉求。第四个,记忆塑形奶油粉霜。这类的产品其实很早就存在了,类似于啫喱类的粉底。它的滋润度比较差,更多的是在形式上的流平性,可能会短暂的比较吸引消费者。但是在长期持妆和对粉底液的诉求上,我不大看好这类边缘型的产品的,至少它不会成为主流。消费者可能会因为记忆塑形的这么一个卖点进行购买。但是要产生回购率的话,基本上是很难的。


Image


接下来,气垫部门。


气垫部门上的新品是比较多的,像兰蔻的控油持妆气垫、CPB的光彩奢华气垫、Chanel的活力水亮气垫、阿玛尼的粉色的精华粉底气垫。


其实气垫的起名都是简单粗暴的。从名称上来看,新品气垫的流行趋势诉求,不同于以往的很多气垫,它讲究的是遮盖力的诉求。


大家会看到新品气垫的趋势:一是控油持妆。在一个不管是光彩奢华还是活力水量,都要求做一个提亮的作用。另外阿玛尼气垫的主要诉求不是遮盖,所以反而它这个精华粉底液的气垫会偏油,粉量偏高一点。而且阿玛尼特别喜欢精华这两个字,不管是他出的精华粉底液还是精华气垫,估计是要出一个精华系列。阿玛尼所谓的精华,其实就是比较油、比较厚的。还有我要强调的一下,像兰蔻的这款控油、持妆的气垫,它里面用的粉体就是氟处理的双疏粉体,所以可达到一个持妆的效果。像光彩奢华气垫和提亮气垫里都用到了现在比较流行的氯氧化铋。氯氧化铋最初的使用是在欧莱雅妆前乳里,当时它的文案讲究的是液体光感粒子。


阿玛尼的精华粉底气垫里的钛白粉,只是使用了常规的硅表面处理的粉体,因此可达到遮盖诉求。其优点是:复配了一些弹性小球,所以在肌肤上的润感和Q弹感是很明显的。


Image


最后我们看一下新品上市最少的粉饼部门。


在粉饼部门,大家会看到,控油防脱妆粉饼、贝壳蜜粉粉饼、金钻亮采粉饼。同时是也是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控油防脱妆,即持妆作用。二是讲究体量。


一线品牌的话,秋冬上市的新品基本上总结为这三个大类、十二个单品上面,也基本上把潮流趋势的重点都囊括在里面。有一些重点其实是交叉存在的,那整体归结起来,持妆和提亮是两个最主要的趋势。所有的产品都不再单一讲究强遮盖了,单品强遮盖的时代即将过去。细化底妆品类、多层上妆、精致妆容的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我研发人员来讲,就是要密切关注流行趋势的变化,定位产品趋势。另外,要会使用产品。只有会使用产品,才会知道产品在使用时所遇到的问题,才会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思考消费的痛点在哪里?市场的痛点在哪里?研发的痛点在哪里?


底妆其实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我们详细的展开,我觉得可能要讲几天几夜都讲不完。所以今天我只是抛砖引玉,把几个重要的点和几个部分,我们能够囊括在大大框架上面的东西都抛出来给大家思考和分析。


Image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唇部篇,敬请期待!



? 2018 - 护肤俱乐部 - www.hufu.club组织策划,本文版权归属吕梦瑶,转载需注明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已有0 发布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查看更多评论